(一)宋太祖教女
宋太祖赵匡胤身为皇帝,对子女的服饰非常在意,不许他们带头奢侈铺张。有一次,永庆公主穿着一件缀满翠鸟羽毛的绣花短袄,兴致勃勃地入宫拜见父皇,不曾想宋太祖一见她这身衣服就很不高兴,命令她立即脱下来,以后不许再穿。公主不服气,说:“一件短袄用得了多少翠羽,有什么要紧!”宋太祖训斥道:“你怎么能这么说?你身为公主,穿这样的衣服,必然要引起宫里宫外许多人的仿效。翠羽价格昂贵,这样一来,你知道要浪费多少钱财啊!按说你的地位和生活已经够优越了,理应好好珍惜,为什么偏偏要带头铺张呢?”公主没法,只好把翠羽短袄脱下来。但她并不服气,过了一会,又试探着说:“父皇,您做皇帝也已很久了,出来进去的老是用那么一顶轿子,也该用金装饰了吧!”宋太祖说:“我是一国之主,掌管一国财政,就是把宫殿用黄金装饰起来也能办到,何况一顶轿子!可是,古人说:‘让一人治理天下,不能让天下供奉一人。’如果我一个人奢侈,必定会有更多的人跟着奢侈。到那时,全国的百姓就会对我议论纷纷,乃至怨恨我,反对我。你说我能带这个头吗?”永庆公主终于明白父皇要她脱下翠羽短袄的用心,慌忙叩头谢罪。
(二)王献之与十八缸水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开始,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的,累得腰酸胳膊痛,也实在不好受。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于是,王献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学书生涯。 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有点飘飘然了。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写好的字拿给妈妈看。王夫人端详了好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部说:“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妈妈指的这一点,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点。写了整整一缸水,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像。王献之深深舒了一口气,想:看来路途还长得很哪! 这时候,王羲之进一步勉励儿子:学书没有秘诀可寻,而全在于“功夫”二字。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只要功夫真正练到了家,就一定能够成才。他对儿子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说明一个书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功夫,花多少代价。他还告诉儿子:功夫不全在字内,还有些功夫在字外。也就是说,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不可缺少的。父亲的这些教导,使王献之很受启发。 王羲之除了在家指导献之练字外,还经常带着献之到野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陶冶情操;他还坚持和儿子一起锻炼身体,以增强献之的腕力和臂力。这样一来,献之每天端坐在那里练字,就是一连练上几个小时都不觉得很累。 就这样,王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
(三)世界冠军的家教
1986 年在郑州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一个年仅13 岁的小姑娘,跃场腾台,战胜了23 岁风华正茂的世界冠军耿丽娟,继克李惠芬、徐竟、陈静等国手。体育界哗然。 就是这个小姑娘,1988 获全国城运冠军;同年又获亚洲杯女单冠军;1989 获全国锦标赛女单冠军;1989 年又获世界锦标赛女双冠军;1990 年北京十一届亚运会又勇夺三枚金牌一枚银牌。十一届亚运会后,她又西征欧洲、苏联、南斯拉夫、法国。三个大战,中国女子乒乓队总共获12 枚金牌,她就独自包揽11 枚金牌和1 枚银牌。 她,就是邓亚萍。 人们一定会说,邓亚萍一定是个神童,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事实恰恰相反,她因为“个子低,胳膊短,没发展前途。”被省乒乓球队教练在半个月的训练后劝退了。还是这个原因,1987年,国家队的教练们几经研究仍不同意邓亚萍进入国家队。最后由于国家乒乓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大胆决定,亚萍才侥幸进了国家青年队,经一年训练后,1938 年才进入国家队。 邓亚萍能在天生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她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邓亚萍的父亲邓大松是河南省体委的乒乓球教练,她母亲也是一个球迷。亚萍4 岁半开始上台练球。乒乓球案上只露出半个小脑袋,两只眼睛。脚下垫条凳子还是低。没法握直拍,父亲就教她握横拍。训练场上若无空台,父亲就让她拾球。晚上回家仍是练球,没球台,便练习徒手动作,练习步伐,对墙推打。走廊上也是球,一个拴在线上悬吊着的球,对着球练手感、练眼力、练敏捷。 父亲给女儿创造了一个乒乓球的世界,在这个神话般的世界里,邓亚萍度过了辛勤的童年,但却培养了她对小小银球的强烈兴趣。以致6 岁的亚萍心中只有球,以为除了球,干其它的都没意思。 父亲不仅培养了女儿对乒乓球的兴趣,训练了她打球的基本功,同时对女儿的品质成长也倾注了很大的心血。邓大松本人是个严格、认真的教练,他对事业那种执著热情的追求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亚萍,亚萍从一操拍开始,父亲就给她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女儿在训练中饱尝皮肉之苦,妈妈心疼了,私下对丈夫提出抗议:“不能这么严,这太残酷了,好象孩子没爹没妈。”丈夫说:“训练是有科学性的,乒乓球运动是技能性的运动,不象长跑、举重,超负荷会带来副作用。”女儿却在父亲言传身教下由于长期磨炼对苦毫不在意,反而以苦为乐。
当女儿因个子低、胳膊短被省队劝退回家、伤心得大哭时,父亲不但理解女儿,同时鼓励并帮助女儿,使女儿从逆境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了自信,又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童年时心理、品质、意志、技能、技巧都得到全面的严格的培养,所以一个先天条件并不好的孩子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材。
(四)言传身教
今天,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言传身教”是中国家庭的优秀传统,其实,新课改并不是一味求新,更多的继承了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我们知道: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要为孩子师表;
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不认真填反馈表,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
新课改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字写得不好,不能怪纸笔;孩子没教育好,不能怪孩子”。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