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万象】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现实困惑及对策思考
浏览:1989
发布人:合肥家教信息网
2012-04-17-15:36
2008年至2010年,资阳区相继选聘大学生毕业生到村任职,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他们走进农村,融入农村,艰苦奋斗,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作为2010届的大学生村官,结合这一年多来自己在基层的工作体会,谈一下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惑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现实困惑 1、身份处境尴尬。按国家计划实施由县市级公开招选的大学生村官,由镇村两级共同管理,在村上工作,一般担任支书助理或主任助理,在法律政策上却真正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既不属于事业单位人员或者乡镇公务员,大多又不是村支两委成员,导致许多大学生村官出现“三不”现象。 一是不知道自己是谁。由于大学生村官多在乡镇政府“帮忙”,在乡镇政府“出镜”的频率很高,成为“干部眼中的群众和群众眼中的干部”。其“似官非官”的身份令众村官处境很尴尬。二是不知道自己该听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村班子里难有说服力,始终难以进入村里的决策层,没有决策权,只能干些辅助工作,充当着村级文件起草、档案整理、村级卫生清洁等勤务员工作。在乡镇政府也只是做做简单的工作,搞搞卫生打打杂。模糊的角色使大学生村官处于“上面没人听,下面没人信,无职无权的两无人员”的尴尬处境,这种尴尬的处境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三是不知道自己怎么做。“在村上我是村主任助理兼远教专员,在镇政府我是党政办文职人员,我不知道自己的主职是什么,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哪方面”是当前不少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疑惑。 2、工作推进艰难。农村工作复杂繁琐,村民素质参差不齐,村民观念“百花齐放”,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对农村各项政策的理解支持也就千差万别,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绩效难显现。一是工作经验不足,融入群众难。高校毕业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财富,丰富的学识积累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优势,然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相对不足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度往往偏低。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不是本村人,部分村民就认为他们在村里干不了多久,到村工作只是一个“跳板”,虽然学历高、认真干,但是经验少、方法不多、甚至话都听不懂,不会干出什么成效来,对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偏见,所以对大学生村官安排的工作、通知的事情,一些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不信任、当头泼冷水、甚至看笑话,较大地挫伤了大学生村官的上进心、自尊心。长期如此有些大学生村官便对农村工作产生畏难情绪。而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许多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很难与当地村民和其他干部交流,在具体工作中作用发挥不大。二是专业不对口,作用发挥难。由于选拔录用标准的宽泛化,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大多都是非农专业,与农村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致使一些并不熟悉农村、不适应农村管理工作或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英雄无用武之地”。在指导农村工作时,要么老虎吃天、无法下爪,要么高谈阔论、纸上谈兵,不能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民、指导生产。加之部分村组底子薄、基础差,资金、项目支撑不足,致使大学生村官谋划工作信心不足,在推动村级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上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在职不在岗,才能施展难。当前,大学生村官“借用”、“走读”问题不容忽视。一些乡镇、区直部门从自身出发,随意抽调、截留大学生村官,从事各种临时性工作,造成部分大学生村官实际上脱离了村级工作岗位,成为区、乡两级机关的“跑腿”和“打杂”,分散、牵扯了大学生村官的精力。少数大学生村官工作作风漂浮,不愿深入村居一线,占着村官的岗位不作为、不干事。一年两年以后,也许没多少村民能认识他们,更别说为所在村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3、前途发展茫然。依照选聘办法,大学生村官属于按三年期限签定合同的“没有保障的、不稳定的临时工”。很多大学生村官对现在的生活很“茫然”,对三年后的出路很不确定。一是考公务员难。面对激烈的考场竞争和迅猛壮大的公务员考试人群,公务员招录的比例一降再降。到底两年后国家能够拿出多少比例的职位定向招录,定向招录又能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村官们普遍心里没底。二是政策保障难。随着公务员职业的兴起,大学生村官职务也成为热门。现在全国已统计在案的大学生村官人数已达十万,想通过政策调整安排转编,其可行性和可能性微乎其微。三是转职从业难。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村官身份难以增加其参与市场竞争的“砝码”。面对就业过程中的重重压力,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不愿放弃手中的“救命稻草”。 二、对策思考 1、加深自身认识,扎根服务思想。大学生村官自身要提高思想认识,不能因为受到服务期满后能够享受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和诱惑,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要接受农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滞后,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的实际情况,不能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大,缺乏对农村的认同感,抱有过度一下的想法。要加强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奉献精神。不能让工作流于表面,要切实际地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每位大学生村官必须做到“三个放下”。一是放下骄气,把“受苦”当磨练。要尝试像村民一样在水、电、网络等等不太便捷的环境里自如的生存、生活,要相信“受苦”也是生活慷慨的赠与,慨然接受各种不方便、不适应、不舒服,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二是放下架子,把吃苦当锻炼。要抛下大学生的架子,真正把自己当学徒,把吃苦当锻炼,切实做到“爱吃农家饭、爱穿农家衣、爱讲农家话、爱干农家活”。三是放下幻想,把艰苦当历练。要甩掉来享受、来过渡的幻想,扎下身子,以农村为长期岗位,学会从农民的角度思考和看待农村的问题,寻求融入生活、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为农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完善选聘机制,把好源头质量。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关,应根据农村需要设立对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要求。在选聘工作前,对报名的大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多种渠道把报名学生的想法摸透,性格搞清,看是否适合农村工作。对于拟选派“村官”进驻的村子也应摸清所需村干部数量和专业需求等情况,以便科学安排。在选聘过程中,要向拟聘大学生公开村居人才需求信息,了解拟聘大学生任职意向,建立大学生村官任职意向信息库,然后在全市(县、区)范围内进行统筹和调剂,做到按需选人、双向选择、人岗相适,实现人才配置科学化、人性化。要加强对选聘工作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的制度设计,注重对大学生入村工作动机的考察和了解,选择一批真正志愿到新农村建设一线打拼的大学生,确保人到村、心入村,以才兴村。同时,对新选聘村官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现实岗位与更高理想之间的关系,打牢扎根农村的思想根基。 3、明确在村职责,完善考核机制。任用大学生“村官”成“乡官”不仅缺乏政策依据,而且违背选聘初衷,更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和作用发挥。各级组织应该在平日注意加强对其“村官”身份的明确,确保大学生生活在村、工作在村,做到“名符其实”。使大学生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定位,从而鼓励他们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不断加强作为“储备干部”的素质和本领。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要完全放在村一级来进行,由大学生村官领导机构来主持,杜绝“村官乡用”的怪现象。为避免有的人下去只顾复习应考对工作却不上心,而埋头工作的人却由于顾不上复习考试反而吃亏的现象,应将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纳入公务员考试考核环节。通过相关考核办法的有力实施,让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官人才通过内部考录的方式分配到部分事业编制,使他们工作上有盼头,同时,将工作作风不踏实、滥竽充数、难以胜任村官职务的大学生村官清退出伍,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危机意识,督促其扎实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4、加强帮扶培养,确保学有所用。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创造热情,但大多缺乏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和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积极引导帮扶,注重实践锻炼,提高能力素质,使其尽快掌握农村工作技能、村务管理方法,提高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能力。一要坚持“经常化”培训。要把大学生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统筹进行安排,每季度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重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党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农民群众,全面适应农村工作。二要注重“走出去”学习。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文化基础好、掌握先进技术快的优势,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参观新农村建设,学习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的经验,以及先进的种养加技术,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增长见识,让他们把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成功经验和实用技术引入当地。三要实行“手把手”帮带。建立健全市级领导联系、县级领导指导、乡镇干部帮教和村“两委”负责人帮带制度,采取“一帮一”、 “一带一”等办法,使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在实践锻炼中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四要坚持“交流式”提高。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和工作座谈会,让他们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探讨、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5、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前途出路。积极探索制定出台《大学生村官选任管理办法》,通过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乡镇科级领导、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推荐报考公务员的办法和途径,放宽学历、年龄范围,拓宽出路,以及推荐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形式,使他们心中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发展的热情。引导大学生“村官”期满后有序流动,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机制,引导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通过留村任职工作、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五条出路”实现有序流动。一是要鼓励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工作,引导他们通过选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等。二是要择优招录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公务员,每年拿出一定的岗位和职数,定向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一批公务员。坚持竞争择优,好中选优,注重考察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的实际表现。三是要扶持自主创业发展,认真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有成的大学生“村官”逐步实现自主发展。四是要引导另行择业,参与企业单位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实现多元化发展。五是要支持继续学习深造,落实参加研究生招考加分等政策,开辟其他学习深造渠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