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正方:有偿家教朝“钱”看应制止
有偿家教到底应不应该存在?有偿家教到底能不能给孩子带来益处?用有偿家教能否评判一个老师的师德行为?庐阳区一家知名中学的谢老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告诉记者,在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中看到,很少有通过家教的额外教育,使孩子学习成绩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学生的成绩好坏,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以及其他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的个性。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如果不从根本上找原因,从具体的学习方法、习惯上查找原因、改进,而仅仅是寄托于额外的家教,不仅仅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反而使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放弃了在正常渠道提高成绩的努力,起反作用。”谢老师认为,目前学校教育给孩子成长提供了正常的环境,家长完全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学校正常的学习环境来赶上去,而不是走“家教”的捷径。 一些家长也有类似的担心,“如果听任有偿家教盛行,就不能排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偷工减料’,留一部分内容在家教时讲授的现象发生。”
反方:有偿家教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存在
有偿家教的危害人尽皆知,但是对于有偿家教行为,也有一些家长和教育人士认为,不能“一刀切”,光用“堵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现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如果老师利用自己的寒暑假时间,用自己的知识合理地取得一些报酬,也是无可厚非的。”蜀山区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有的时候,必要的辅导,的确可以让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孩子获得额外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步入学习的正轨。 “对于有偿家教绝不能一禁了之,应该严令禁止有损师德的有偿家教,但在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应尽职责义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限定时间和范围等方式对教师的有偿家教行为予以认可,关键在于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规范。”一位教育人士建议道。
■专家
有偿家教出现和大环境相关 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安徽大学社会学专家王云飞认为,有偿家教的出现和如今的教育体制和大的背景环境息息相关。“应试教育的体制下,高考制度的存在,导致社会的流动需要更高的教育背景,这种环境下,家长们都挤破头皮地想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这也就给有偿家教提供了机会,所以对于有偿家教行为,我认为这是怎么堵都堵不上的。”王云飞认为,有偿家教的现状想要得到改变,一方面是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问题,一方面则是,在社会分配机制上,提高教师的待遇问题。
此外,对于广大家长,王云飞则建议,家长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但是不能盲目攀比,不能唯成绩是英雄,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尽可能让孩子快乐成长,而不是被无休止的补习辅导损害孩子的天性。
■及时语 希望此文件只是一个开端
对有偿家教的看法正反两面都有,巢湖市教育局出台的文件,主要针对反面,并且措施很严厉。这对有偿家教中出现的歪风邪气很有打击力量,但该现象也许不会因此消灭,毕竟它有庞大的市场。安徽大学社会学专家王云飞先生关注的是教育体制和大的背景环境,我们或许可以将此理解为有偿家教的生存土壤、市场环境,教育局的文件相对于这些“土壤、环境”,力量也就有限了,甚至给笔者一种头疼医头的感觉。因为这些“土壤、环境”造就的“教育思维”,深刻影响了从家长到老师到孩子的所有人,他们中总有一部分认同有偿家教,并主动追寻。在这部分人看来,这个文件反倒有可能显得简单粗暴。 所以,问题的重点来了:是“土壤、环境”造就了有偿家教,而不是某些老师或学校。大家在这种“土壤、环境”里,都是在苦苦挣扎,教育局的文件并不能解放大家,也许只会把有偿家教的存在方式改变一下。因为政策与对策之间,向来有一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存在。就是说,文件最终产生的影响,可能只是改变一下游戏规则。 这样一来,文件的善意将难以充分体现。不改变“土壤、环境”,就没抓住根本,民众也就无需对此寄予很大期望。孩子和家长当然是受害者,可老师和学校就不是吗?一样的。一根考试的指挥棒已经横行多年,它造就的“教育思维”充满压力乃至暴力,推崇的是丛林法则,近乎你死我活的人世斗争。在这种“土壤、环境”里,没有显示充分的人类文明与教养,相关人士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指挥棒和丛林法则的影响下,指向各自追求的“利益”。你要大家放弃各自的利益,去服从一个文件,是困难的。 所以,笔者希望这个文件只是一个开端,能够再次引起民众以及相关部门,对教育“土壤、环境”的重视与思考,乘着国家大力改革的东风,理性地、全面地、深刻地继续推进教育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