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长必读】郑委:父母做对了 孩子才优秀(上)
浏览:2273
发布人:合肥家教信息网
2011-03-21-18:24
主持人语
怎样教育好孩子?本期金沙讲坛上教育专家郑委说,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做好两件事情:其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施教者努力成为孩子榜样,上行下效;其二,帮助孩子树立基本道德观并教其如何做人,使其向善。郑委关于“爱与幸福”的教育观已影响了上百万人。
本期嘉宾
郑委,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家长教育工程”风天下全国运营中心CEO,中国家长教育工程《家长必修课》、《家庭公约》系列教材及家庭教育工具核心研发人,中国家长教育工程讲师团团长。拥有十年教育行业从业经验,对中国教育行业尤其是对“家长教育”行业具有独到的认识。
实录
教育错了,比没受教育离智慧更远
教育“三句话”
道出城乡差别
改革开放30年来,城里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问题孩子却越来越多。同时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来到了城市工作,管理着城里的孩子。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教育问题。家长朋友们,我们懂教育吗?可能农民比城里人要懂得多!我见过很多农村培养出来的优秀孩子,跟他们交流我发现,他们懂教育,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懂,却把孩子教育好了。农民用三句话就能把孩子教育好。
第一句话:“孩子,爸爸妈妈没本事,靠你自己吧。”这叫什么?这叫责任。一次我与北京一个出租车司机聊天,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搞家庭教育的,他说:“家庭教育还用搞?我把孩子教育得非常好,非常优秀。”我问他怎么教育的?他说出的一句话与老农民的话如出一辙:“从小到大我告诉孩子,爸妈没钱、没路子,别找我们。以后靠你自己吧!”就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它赋予了孩子责任,只要有责任的孩子就会有价值观,有价值观的孩子会积极向上。
第二句话:“出去别害人,你出去要害人就别回这个家了。”这是告诉孩子教育的第二个本质:做人。
第三句话:“大胆出去闯吧,实在没饭了,回家爸妈还管你一口饭吃。”孩子永远感觉到背后有父母,有爱,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不管你混成什么样子,爸妈都管你。这叫爱,无条件的爱。农民用这三句话教育孩子,就把孩子教育好了,因为这就是教育的本质,责任、德行和爱。
但是城里人教育孩子时把这三句话全改了。第一句话:“宝贝,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我来干。”这剥夺了孩子的责任。第二句话:“出去别欺负人啊,但是别人欺负你,也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你也得还手。”古话说吃亏是福。家长朋友们,你们喜欢跟愿意吃亏的人在一起还是喜欢跟爱占便宜的在人一起?一个人走上社会能成功,一定有很多人帮助他,如果他总算计人,谁愿意跟他干呀?第三句话也很经典:“以后考不上大学、吃不上饭,你别回来找我。”当孩子走上社会遇到困难时,你不给他饭谁给他饭?这叫有条件的爱。其实这不是爱,这叫交换。这三句“黑色话语”道出了现在城里很多家长的无知。要知道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否则就是害了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有三种类型,一类是一定能把孩子教育好,叫懂教育、负责任。一类就像我们小时候,六七十年代的家长们,他们不懂教育吧,把我们培养得是不是也很好?人家是不懂教育也不太负责任,管吃管喝就行了。最可怕的是现在的家长,90%是第二种类型,不懂教育还负责任,这就把孩子害了。
卢梭说过,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没有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教育不仅让人聪慧,更要使人高尚。现在我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有多少是在教孩子高尚的呢?都在教孩子聪明。
我说,真爱是教育的基础。培养孩子的根本目的是幸福,不是考大学、不是挣大钱、不是当大官,中间两个最基本的知识,一个叫责任,是关键,第二个叫德行,是根本。
成功不一定幸福
幸福一定成功
我画了一个幸福坐标,分成了四份,代表四类人,四种价值观。现在价值观多元化,90后尤其00后的孩子,价值观会更加多元化。
大家看,横坐标代表现在,纵坐标代表将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看他当下和将来的生活。学习完后无事可干,看电视、上网的孩子,走入社会可能都是问题孩子,因为他们不热爱生活。一个人想着当下,追求着目标,这是真正幸福的人。
我们小时候虽然物质不发达,但幸福感是不是比现在强?现在物质发达了,幸福感不强了,因为现在社会太急功近利了。现在苦点没什么,得到就会幸福,成功就会幸福,这是很多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使得很多人不幸福。有人问我:我成功了,我有钱了,我有权了,我怎么也感觉不到幸福呢?
他们大量的时间在压力和焦虑中度过,而达到目标后也未见得快乐。我们把这种人称作溺水模式。溺水的人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还是水上?在水下吧。他为了呼吸那一小口气长时间憋在水下,直到一天死不瞑目。我常讲,成功不一定幸福,但是幸福一定成功。
家长们,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曾经努力过。他们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得不到切实可行的帮助,得到的反而是家长的高期望、高要求、批评指责,甚至忽悠,总有一天他不再努力了。这时家长又告诉他:没见过你这样的,别的孩子这么好,你怎么这个样子?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现在不快乐,未来没有目标,他活着还有意义吗?这种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把解脱当幸福。现在一年有20多万人自杀,很多都是中小学生……
其实很多时候根本不是孩子出了问题,是家长把他的价值观搞成这样的。那些网瘾的孩子,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快乐,没有目标,没有意义,就到互联网上追求快乐和目标,在虚拟社会中去体现自己的价值。你想要孩子戒除网瘾,必须在现实生活中给他找到快乐、找到目标才能戒除。
教育孩子首先是幸福,这个目的不能变。我发现中国家长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大学,一是走上社会赚大钱当大官——家长们,这是你们的价值观,不是孩子的!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就不会有爱心,你的孩子没有责任心,他是不会孝顺你的。
永远走在
通向有德的道路上
德重要还是才重要?大部分家长都说德重要。我说中国家长有个特点,说一套做一套。现实生活中天天都说德重要,但他们关注的却是孩子的才华!让孩子弹琴、跳舞、学奥数……我常说,弹钢琴和当小偷一样啊,都有基本的指法,要不断练习。当神偷也是才华,但是在有德的基础上才能讲究才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