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月光曲》 积累·运用四
二. 本周教学要点:
1. 学会课文的生字词,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莱茵河、幽静、纯熟、陶醉、清醒、入场券、蜡烛、恬静、美妙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三.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 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出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积累·运用四》能读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按要求阅读短文《风筝》,完成练习;依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一份建议。
四. 跟老师一起学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 小资料:
(1)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从父学音乐,1792年居维也纳,以教学、演出及创作为生。1796年听觉渐衰,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继承海顿、莫扎特的传统,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并开浪漫派之先河。他运用广阔的主题对比,使奏鸣曲式发展为戏剧性结构,给管弦乐曲以具有交响性构思的配器等。主要作品:交响曲9部,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16部。他的《英雄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是在耳朵全聋,健康恶化情况下写成的。
(2)《月光曲》此曲是贝多芬作于1801年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3)莱茵河,西欧的第一大河流,全长为1320公里,起源于瑞士东南阿尔卑斯山的山麓,由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入北海,中经奥地利、法国和德国,对上述五国的航运起着重要作用。
2. 应读准下列带点字的音:
莱茵河:应读(lái yīn hé)第一个字不能读成chà,第二个字不能读成jūn。
入场券:应读(quàn),不能读成juàn。
陌生:应读(mò),不能读成bǎi。
盲人:应读(máng),不能读成yù。
一缕:应读(lǚ),不能读成lǒu或luǐ。
陶醉:应读(zuì),不能读成zhuì。
3. 应正确地书写下列生字:
莱茵河:(lái yīn)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艹”部,词义:地名,书写时要注意“莱”字不要写成“菜”,“茵”不能写成“菌”。
幽静:(yōu)半包围结构,“山”部,字义:沉静、寂静,书写时,要注意“幽”字的间架结构,不能写成幽。
入场券:(quàn)上下结构,“刀”部,字义: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书写时,上半部是两横,下面是“刀”字,不能写成“力”。
蜡烛:(là)左右结构,“虫”部,字义:蜡烛,书写时要注意与“腊”区别开。
陌生:(mò)左右结构,“阝”部,字义:生疏,书写时,要注意记住偏旁,不要和“佰”混淆。
盲人:(máng)上下结构,“目”部,字义:看不见东西,即瞎。
一缕(lǚ)左右结构,“纟”部,字义:量词,一条一条,书写时,要注意左边是“纟”,右边是“娄”与“楼”区别开。
恬静(tián)左右结构,“忄”部,字义:安静,书写时要注意记住部首,与“括”区别开。
美妙(miǎo)左右结构,“女”部,字义:好,书写时要注意与“抄”、“炒”“吵”等区别开。
陶醉(zuì)左右结构,“酉”部,字义:沉醉、书写时注意部首是“酉”部,不要写成“西”,右半部注意最后一笔竖顶着“ ”,即卒,不要以两个“人”字中间通过去。
记录(lù)上下结构,“彐”部,字义:记载,抄写,书写时注意上半部由部首变化为“ ”,下面一横出头,下半部分不是“水”,而是“ ”。
4. 应理解的词语:
(1)微弱:小而弱。
(2)微波粼粼:微波:细小的水波。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水面上泛起细小明净的水波。
(3)幽静:幽雅安静,本课指这条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4)恬静:很安静。本课指由于想象或向往乐曲中的意境,盲姑娘脸上表现出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5)清秀:美丽而不俗气。
(6)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起来。
(7)清幽:秀丽、幽静。
(8)纯熟:指功夫深,非常熟练。
(9)陌生:生疏、不熟悉。
(10)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11)美妙:美好、奇妙。
(12)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5. 近、反义词:
(1)近义词:
陶醉——沉醉 苏醒——清醒 纯熟——熟练
陌生——生疏 幽静——清幽
(2)反义词:
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幽静——喧闹 纯熟——生疏
(二)答疑解难部分:
1. 问:《月光曲》这篇课文主要记叙的是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
答:《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一首钢琴名曲。课文通过记叙贝多芬在一个月夜给盲姑娘弹奏钢琴的故事,说明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问:《月光曲》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安排材料的?
答:《月光曲》一文的写作思路是先介绍贝多芬,用《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引出故事。然后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3. 问:《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答:贝多芬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个世界名曲,是因为有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他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由此激发了创作灵感,谱写出了《月光曲》。而这个特定的环境,在课文中是按照事情发展的经过一步一步描写出来的。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讲述了故事的原因。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曲子弹得“断断续续”,弹出正是他谱写的曲子。这使贝多芬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因而走近茅屋。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讲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第一曲。先讲贝多芬听到一个姑娘和一个男子的对话,深深被感动。再讲贝多芬进屋后,看到的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他直率地对主人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盲姑娘感到“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判断出弹曲的人正是贝多芬。贝多芬看到她这样懂音乐,从琴声中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自己,心中十分激动,便要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
课文中的第八和第九自然段,讲述贝多芬弹奏第二曲,即兴创作《月光曲》。先讲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此情此景,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爱好音乐的人,他便按起琴键,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述贝多芬整理、记录下《月光曲》。
至此,《月光曲》谱成,与课文开头照应。
4. 问:《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答:《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舒缓的,表现出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后来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一定逐渐增强,有了曲折。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这时的音乐一定是高昂激越的。听着贝多芬的弹奏,盲姑娘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仿佛也感到了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
5. 问:怎样理解下列句子?
答:
(1)“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断断续续”指琴声不连贯,可以推测出弹琴的人对所弹的曲子还不熟练。这为下文“多难弹啊”埋下伏笔。断断续续的琴声也是吸引贝多芬走近茅屋的一个重要因素。
(2)“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里的“随便说说”,一方面表明盲姑娘很懂事,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话中含有的不安之意,体谅哥哥的难处,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盲姑娘对想听贝多芬音乐会的无望。正是盲姑娘这种凄楚之中饱含的对音乐的深爱,才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使他推门进屋。
(3)“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的这几句话含有两层意思:① 能够感受到贝多芬曲子弹得纯熟,感情深。“纯熟”,指功夫深,技术非常熟练。说明盲姑娘具有音乐素养,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② 盲姑娘判断出为自己演奏的正是贝多芬,因为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那么深刻,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于是创作的激情顿生。
(4)“月光照进窗了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清幽”,在这里指清冷、幽静的意思。清幽的月光是美的,清幽月光中的穷兄妹也是美的。正是这清幽的环境,清幽茅屋中的穷兄妹,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把清幽的月光洒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按起琴键来,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因此,清幽的环境,是促使贝多芬创作出《月光曲》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5)“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的样子。用“陶醉”一词,准确地表现了兄妹俩被琴声吸引,感染,以致曲终人去,而兄妹俩居然没有及时发现。
6. 问:怎样写好建议书?
答:习作要求: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些情况:周围的环境被污染,社区购物不方便,供少年儿童活动的场所太少……我们小学生,是社会的小主人,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
写建议书,一般先要提出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请你写一份建议书。不仅要写清楚提的是什么建议,还要注意建议书的格式,要写上标题、建议是写给谁的、建议人的姓名和日期。
习作指导:
学写建议书,首先要注意建议书的格式。写作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标题。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建议书”三个字。
(2)称呼。提出的建议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响应,称呼就写哪些人,应在第二行顶格写,并加上冒号。如果标题含有对方的名称,“称呼”可以省略不写。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先写明提出建议的理由,再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条写,每一条应作一个自然段。最后简要总结。
(4)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署名是写提出建议的团体名称或个人的姓名,应在正文的右下方另起一行写;日期再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二者不能颠倒。
佳作引路:
建议书
全校少先队员们:
“让我们共同拥有金色童年”是市少工委发出的献爱心的号召,为了把“五自”教育更深入地坚持下去,发扬雷锋精神,关心他人,也为了使自己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我们建议全校少年先队员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正文开头点明建议的原因和建议的内容)
一、勤俭节约。成立各中队“小银行”,将自己的零用钱积攒起来,定向帮助贫困地区的小伙伴重返校园,坚持学习。(一条一条写清建议的内容,条理清楚)
二、捐献图书。把我们看过的有意义的图书,每人捐献1至2本,送给贫困地区的小伙伴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知识。(建议切合实际,针对性强)
三、清点衣物。同自己的父母商量,将自己多余的衣物和文具清理出来,解决贫困地区小伙伴的暂时困难。
四、互帮互学。大队部每年可组织以“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题的暑假磨炼夏令营活动,让我们感受农村艰苦的学习生活,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把贫困农村的小伙伴接到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友谊”的活动,使我们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全校少先队员们,让我们手拉手,献上一片爱心,共同拥有金色的童年,共同浇灌世纪友谊之花。
五(1)中队全体少先队员
4月15日
简评:结尾写明了“我们”的希望和心愿,两个“共同”用得好。全文行文规范,格式正确。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看音写词:
qín jiàn měi miào yōu jìng mò shēng jì lǜ
( ) ( ) ( ) ( ) ( )
táo zuì tián jìng rù chǎng quàn lái yīn hé
( ) ( ) ( ) ( )
wēi bōlín lín máng gūniàng là zhú bōtāo xiōng yǒng
( ) ( ) ( ) ( )
二. 组词:
莱( ) 茵( ) 幽( ) 券( )
菜( ) 菌( ) 悠( ) 卷( )
蜡( ) 陌( ) 盲( ) 缕( )
腊( ) 佰( ) 育( ) 楼( )
恬( ) 汹( ) 妙( ) 醉( )
括( ) 凶( ) 抄( ) 碎( )
三. 正音,用“\”划去错误的读音:
弹琴(tán dàn) 难过(nán nàn) 入场券(juàn quàn)
恬静(tián guá) 纯熟(cún chún)
四.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山谷 ( )的竹林 ( )的感觉
( )的脸庞 ( )的呼吸 ( )的话语
五.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
1. 近义词:
幽静——( ) 纯熟——( ) 苏醒——( )
陌生——( ) 陶醉——( )
2. 反义词:
断断续续——( ) 纯熟——( ) 幽静——( )
六. 读下面两组句子,在意思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1. 盲姑娘看见贝多芬走进了自己的屋里。( )
盲姑娘听见贝多芬走进自己的屋里。( )
2. 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盲姑娘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七. 选词填空:
幽静 安静 宁静 平静
1. 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立刻( )下来。
2. 一天傍晚,他在一条( )的小路上散步。
3. 夜晚的乡村一片( )。
4. 大潮过后,海面又恢复了( )。
美妙 巧妙 奥妙
5. 这件艺术品构思( ),匠心独运。
6. 兄妹俩被( )的琴声陶醉了。
7. 小明立志长大后要探索宇宙的( )。
八. 修改病句:
1. 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全懂了。
2. 这篇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很丰富。
九. 按课文内容填空: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 )风,卷起了( )浪。被月光照得( )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 )过来。……
十. 课外阅读:
①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②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子,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走路的姿势。
③ 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进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④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⑤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英子很礼貌地向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⑦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⑧ 时光如流水,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⑨ 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 指出文中加点词属哪类词,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A. 歧视 B. 开朗 C. 尊重
褒义词 贬义词
2. 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
3. ⑤段中“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和⑥段中:“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这两句中“掌声”各代表着什么?
(1)掌声 (2)掌声
4. 英子从掌声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5. “我”对掌声的看法是( )
A. 掌声给了英子第二次生命。
B. 掌声使英子开朗活泼起来。
C. 在人生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
D. 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