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心得】写给家长:浅谈高考前的心态把握--罗赟骅
浏览:2743
来源: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发布人:合肥家教信息网
2009-09-29-0:12
写给家长 面对高考,许多同学都反映说心态不稳。而这种心态不稳,最早发生在高三上学期,可能有些同学会迟一些,高三上学期末才感觉到。长期来看,它的程度将会起伏波动,在高考前达到顶峰,最后大概在高考后几周内消除。 这种心态不稳主要包括紧张,消极,以及一定程度的厌学,注意力无法集中等。在我看来,这样的心态有它好的一方面,有时它也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伤害。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高三的紧张感很多时候不仅仅是考生个人的紧张感,而是学校、家长、老师、同学等多方面紧张造成的社会性紧张。即很多情况下考生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成绩和学习压力产生紧张感,外界的压力氛围很容易使考生感受到社会性紧张。这样的紧张时有一定好处的,它能促使考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努力学习的理由。如果能成功化压力为动力,那么考生的成绩能上很大一个台阶。然而部分同学的紧张感超出了一定范围,成为学习的累赘,长时间的担心、害怕和压力会使考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成绩也会止步不前甚至大幅下降。 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特别是家长对其进行疏导。首先老师和家长要重估对考生的心理预期,看这样的目标对于他是不是过高。根据情况合理调整预期并在此方面疏导考生,让考生的心理预期也相应降低到正常水品(应该是踮起脚尖够得着的水品),这样考生的压力就能够缓解了。另外一点,家长不能表现得太在意考生达到目标的能力和可能性,不能让家长的强烈预期压在课业负担已经很重的考生身上。 对于考生的厌学态度。在经历了数次的考试和长时间枯燥的复习学习后,许多同学会反映有厌学态度,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此时要做的是允许考生在每天课余进行一些课外活动,如打打球等不易上瘾的活动。并经常与之沟通,了解他对于课程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和老师、考生进行三方面沟通,以获得最适合考生的课业复习方案。争取能给出既不要太重,又能够保证课业进度的学习方案。 最重要的三点:注意沟通、注意观察、积极疏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