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一个以品质铸就的神话
——专访上海新东方学校校长汪海涛

记者手记:
一提及新东方,没人会否定它在目前中国教育培训行业领头羊的位置。究竟是什么让新东方成为奇迹?作为一名新东方人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和情节?为此,教育人生网特派记者对上海新东方学校校长汪海涛先生进行了专访。[hjmAdHolder]
Part One:激情岁月
记者:据我所知汪校长在新东方有10年的时间,您做了那么多年,是否还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那份激情?
汪:10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对我来说又很短暂。可以说在10年的时间里做的事情是重复的,但是却帮助了十几万的学生成长、进步,让他们在外语学习和工作上获得成功,这带给我的成就感是非常强烈的。我随时都保持着同样的激情,因为这份责任从未改变。对于我来说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就像我们新东方在课堂上所要求的,不管老师遇到了什么状况,不管你今天开心还是难过,但在课堂上一定要是积极的,激情洋溢的。
记者:一定有什么事情是让您特别难忘的吧?
汪:那有很多很多了。有时候难忘并不只在于对某件事情,而是一瞬间。就我个人来讲,每次和学生进行有趣的互动都是令我影响特别深刻的。虽然我现在主要做管理工作,但我还是特别享受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的感觉,举办讲座就成了我和学员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所以一有讲座我就格外的兴奋;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泡泡少儿英语,今年在上海已经发展到21个中心,12月28号大华中心开业的那天下着大雨,我看见我们的老师在雨中跳舞,激情的展示英语的时候,我真的感动了,那个场景让我非常的难忘,于是我也立马扔掉雨伞,和他们融入到一起,去尽情的享受那份轻松和快乐。
Part Two:解读发展
记者:今年是新东方成立15周年,发展的速度大家有目共睹。作为中国培训行业的领军者,您认为怎样才能够做到在强烈的竞争中仍然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汪:总结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来讲就是品质。我们对老师的挑剔及对课堂教学的把控都使得我们能够在教育和教学的品质上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准。我们每年都有一轮一轮的教师培训,包括对我们每一个还不算成熟的教师会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以此来保证我们的教学是不出问题的,大量减少投诉甚至杜绝投诉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另一方面,新东方的老师教书育人,绝不是简单的像一个普通高校老师或中学老师传授知识那样,我们要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人生励志。比如讲一些激动人心的奋斗故事,让学生们觉得学英语并不可怕,让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坚持,只要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最大的收获。所以说在新东方我们一直在讲“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个奋斗的语言是激励了无数的学生,而同学们也表示在新东方学到的除了语言外,还有更多的人生思考和人生的规划,这个是我们在育人方面所做的。这绝不是简单的培训,而是教育。教育就是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他的思维模式,增强对未来奋斗的信心。
记者:新东方已经设置了那么多培训,还会再去积极开发或尝试别的项目吗?
汪:明年会继续延续我们的战略目标,把少儿教育、少儿英语、中学全科教育做为战略重点。到现在为止新东方在全国有180多个泡泡少儿中心,上海有21个,我们还会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还有一个就是中学的全科教育,中高考的培训我们已经做了5年多,但还会进行一些更多的研发。现在老师团队已经非常齐全了,也招了不少学生,希望明年能做大。中学全科教育是明年重点的重点,此外我们还会结合培训热点,把相关项目做的更细致。新东方的项目一直是多元化发展,我们会去寻找和开拓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只做一种产品生存能力是相当单薄的。如果想做成百年老店,除了品质卓越、不断的与时俱进,还要注意产品的多元化建设。
Part Three:直面“危机”
记者:金融危机是把双刃剑,是危机也有可能是契机。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市场需求就肯定也在跟随着变。就培训市场而言,在新东方的招生数据统计、包括培训项目的热门和冷门的转变等方面,您认为发生了哪些具体的变化?
汪:面对金融危机,新东方很乐观,因为我们的生存能力很强。所谓危中有机,新东方的人数是持续增长的。根据数据统计,我们认为中小学的需求是一种钢性需求,我们的中学部、少儿部都出现了较大增长,因为家长并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不愿消费让孩子学英语了。另外还有几个比较好的就是职业类的培训,例如BEC(商务英语)、中高级口译还有托业。可能以前大家觉得四六级最好,但现在可以看出这几个项目的培训发生了比较奇怪的变化,尤其是BEC,它在急剧的增长。这说明学生越来越看重和未来就业相关的考试,越难找工作就越需要拿这个证书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此外进修方面也增加了,比如说考研。到了年底,出现了一个较大的考研热。一旦就业之路走的不顺利,避开就业高峰最好的办法就是充电。今年全国20多个城市的考研人数都超过了去年。明年将会有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所以明年考研必然还热。
记者:“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已经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了,我个人认为这句话的核心词汇是“寻找”。以这次金融危机为例,可能会有很多人受到影响而感到绝望,您认为该如何把“寻找”这个词落到实处,真正的为自己找一个出口?
汪:人在没有目标的基础上往往很迷茫,觉得自己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不知道未来要干什么。但是我们确立目标进行一些未来的规划,找到冲动,经过不懈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目标。金融危机对大多数人来讲,未来也许变得更加不确定,而且不确定的因素还在加强。但不管你来自哪个岗位、学什么专业、毕业于哪个大学,关键在于实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现在有那么多人在进修、在学习,包括重新读MBA、读研等。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思考提升的空间,可以趁这个机会去捡起放弃了很久的梦想。我们都知道知识结构5年就换一轮,好比IT,发展如此之迅速,旧事物很快被新事物所取代。因此我们要把充电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具备面对未来竞争的实力。
Part Four:一起成长
记者:在我看来90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您对90后怎么看?是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去适应他们?
汪:90后在我看来更有想法、超前并且极有主见。我和很多小同学交流的时候会发现他们不像多年前教的学生那样,对自己的未来是没有想法的。他们极想获得进步和确立目标。新东方会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很强大的竞争氛围,没有目标的同学就树立了目标,有目标的同学就在想着如何去拔尖,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知道自己要学习的人多了,来上课并不是背负着来自家长的压力,所以我认为现在的90后同学是了不起的。看起来很小,但非常成熟。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接受新事物也越来越早,这就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老师在对学生的点拨上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更多的是要引导,辅助他们正确面对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回到您自身。您在新东方那么多年,它改变了您什么,您又收获了什么?
汪:十年间我从一个普通的老师转型做综合类管理,这是个自我学习和锻炼的过程。我很感谢俞敏洪先生,给我很多启发和鼓舞。他是一个极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他的想法总是让你不断的惊讶,每天都有很多棒的思路和演讲。新东方不断的与时俱进也是因为我们都在进步,都在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