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个在校大学生,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足迹踏遍浙江、四川、江苏、福建、湖南、内蒙古等6个省份,上海、北京、重庆、天津等4个直辖市的1260个乡村,走访大学生村官、乡镇领导、村民等,从体制入手,发布了《大学生村官机制建设:基于1260个乡村实证调查研究》的报告。
调研的大学生在采访村民。商轩 摄
40多个在校大学生,把目光投向了校园之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足迹踏遍浙江、四川、江苏、福建、湖南、内蒙古等6个省份,上海、北京、重庆、天津等4个直辖市的1260个乡村,走访大学生村官、乡镇领导、村民等,从体制入手,发布了《大学生村官机制建设:基于1260个乡村实证调查研究》的报告。报告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建议,因其思想超前、富有创造性,得到了浙江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被该省作为政策参考依据,部分提议已被采纳并在省内试行。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热点问题。这几年,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执行,对加强农村的经济建设,完善基层组织形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同时,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推进过程中,其本身依然有许多内容处在探索的阶段,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浙江工商大学的调研团队这样概括调研的初衷。
我们更有底气去说,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了
“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可以明显感受到大学生村官的不一样,他们像是经历了很多事情、经历了很多岁月的人。由于乡村当地的复杂性,一年的村官生涯后,他们对社会的观点、对人情世故的看法是很特殊的。”调研团队负责人、该校公共事业管理0702班学生陈震聃说,和大学生村官的接触,让自己有很大的感触。
“在去年寒假的集中调查中,每天时间一到,42名调查员通过飞信把反馈信息发给我。”陈震聃看着电脑上跳出来的大量信息窗口,对大学生村官体制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强烈的使命感触动了他的神经,促使他立即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学生村官的真实生活状况反映出来。
另外一名调研团队负责人、公共事业管理0601班学生茅婕云认为:“对大学生来说,在乡村当一年村官的成长,要比在城市一年的成长多多了。”
他们发现,考核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培训机制缺效果三项突出问题,给大学生村官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上岗前的培训,有的地区是7天,有的是3天,有的则是直接上岗。简单的培训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新任大学生村官迅速掌握村务的处理方法。往往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大学生村官才能在陌生的农村环境中摸透村民情况、树立起威望、掌握好处理事情的技巧,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而农村与城市的交流不便,让大学生村官在重回城市新工作岗位时面临竞争力缺乏的问题。一部分地区的财政紧缺,也容易让大学生村官难以安心工作。
“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不完善。”调研团队成员、法学专业0604班学生蒋人杰讲述了其中的一个例子,落户浙江某村的村官小张,向所驻村村委报到后,工作了一星期,也不见有谁给他安排任务,或者有什么约束制度,小张借着双休日跑回老家,就给村长打了个电话,告之“我得在家复习迎接考试”,没想到村长爽快地答应了,“这儿没什么事,你就忙你的吧,好好复习,好好考试”。一次“试水”成功,从此,小张不想去村子的时候,就编个理由,一失踪就是好多天,而且,失踪的频率越来越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参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大部分是文科生,少有农、林、工科或者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加盟,这也给大学生村官真正融入小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陈震聃说,在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时候,并没有专业上的要求,一介文科书生走进农村,几乎没有任何专业优势可以体现。于是,他们的工作更多的就是日常琐事,哪里需要就到哪里顶岗,扮演着“政府机关文秘”的角色,与当初“到基层闯荡一番”的远大志向相去甚远,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再加上现在有发达的信息交流渠道,大学生村官们也时时与外界的同学、朋友保持着联系,了解他们的动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动摇自己当初的决定。“大学生村官跟其他乡镇干部做的工作相差不大,但是待遇上有天壤之别,社会上也有人把他们看成临时工,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很难长期对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陈震聃说。
当然,这里也有需要大学生村官自身努力的因素。陈震聃清楚地记得,有一位姓潘的女孩,对于自己的文秘工作没有怨言,日复一日地做着写材料、跑腿、解决邻里矛盾的工作。就是这个小个子女孩,以自己在大学里所接受的现代思想影响着山村里淳朴的村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村里人有啥事都乐意跟她谈。
问卷调查在发放之初,曾经遇到一些大学生村官的不理解,有被当作是别有用心的暗访,也有被误认为要套取信息谋求利益。当调查员耐心阐明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意图之后,最终大学生村官都热情地接待了调查员,认真填写调查问卷之余,一再嘱托调查员,“要把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都反映出来”。
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之外,民选村官和村民的问卷调查使得数据来源不局限于大学生村官本身,调研学生们能从整体环境观察农村现状,由表及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让参与调研的学生感触最深的,是地方经济基础与大学生村官的幸福指数关联性的问题。以对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温州市和欠发达地区丽水市的调查统计为例,据政府统计,在不扣除当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前提下,2008年温州市人均收入为26172元,而丽水市人均收入为19878元。但是在丽水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对现有工作状况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大学生村官占调查总人数的68.6%,温州只占到受访者的27.5%;而从对目前待遇的满意度看,温州市大学生村官持很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2.5%,而该数据在丽水地区却是37.8%。同时显示,在丽水地区,原有的村官和村民表示对大学生村官非常欢迎和比较欢迎的比例达到了85.7%,而在温州地区该比例只有52.4%。在家人支持度方面,丽水地区大学生村官家人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的比例达到87.6%,而温州地区只有46.2%。
“一般认为,对于待遇的满意度和家人支持度等应该与当地的收入成正比,而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温州和丽水这两个地区,表现出来的数据却是相反的状况。”陈震聃讲述了调查得来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与生活物价水平的关系是影响满意度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从原有村官和村民的支持度可以看出,丽水地区的村官和村民更加欢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大学生村官们更能得到支持,做好工作,因此更能享受到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更容易呆得住,干得好。
“当然,从涉及省份之多,规模之大,数据之翔实来说,”陈震聃说,“这可能是学生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大学生村官调查,我们也更有底气去说,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