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员必读】牵手“问题学生”
浏览:3343
发布人:合肥家教信息网
2009-08-04-22:39
何谓“问题学生”,简言之,与目前教育方向、目标、宗旨偏向或离向的学生群体,具体指在心理、性格或行为习惯、观点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他们在校园里、班集体中常常被视为“另类”,或者更多时候被边缘化、被异化为“不和谐分子”。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等,常是他们统一的冠名,所以往往被轻视、被忽略、被冷落,甚至遭受歧视或排斥。作者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十五年里,经常见到教师为“问题学生”而头痛,经常看到班主任因“问题学生”而心烦和棘手。 诚然,“问题学生”的问题很复杂,教育的难度很大,要切实转化“问题学生”,是一个源远流长而不断新生的话题,要成功地帮助、教育“问题学生”,必须做到扣之以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心——“攻心为上” 由于缺少亲情、友情,由于身处单亲家庭,由于智力障碍、身体残疾等诸多原因,由于是留守儿童,由于是隔代教育,他们把心扉关闭起来,把交流的通道堵塞起来,于是,冷漠、呆滞、迟钝、无聊便应势而生,渴盼被爱又自我封闭,希望关注又自惭形秽,各种矛盾的心理使其情感更加脆弱,理智更加单薄。甚于此,教师应当俯下身来,带着一颗盛满爱的心,款款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与他们多交心,多沟通,也许一次几十分钟的长谈不会唤醒他们迷茫的心,也许两次、三次的交流,只换来一声、两声的应答,但这表明他们的心正在被暖和,正在可能被软化。因此,既需要教师一颗滚烫的心,更需要耐心和细心。由于频繁的对话,真诚的心与心的对流,由于似父辈如兄长般的“走近”,“问题学生”冷却的心将会融化,他们会在老师充满爱意的心灵宴席中尝到渴望已久的琼浆甘露,从而打开心窗,会把委屈、烦恼、不满、失意和伤痛倾诉出来,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师生相互走进心灵深处,教师的爱心使“问题学生”的问题真实外现,为实现下一步的续进打开冰封的阀门。 情——“激情砺志” “问题学生”漠视美好事物、淡漠谆谆教导,焦虑恐惧,自暴自弃,画地为牢,孤芳自赏,对立敌视,嗜网早恋,赌博偷盗等等,如不及早发现,及时应对,“对症”处理,他们将会越滑越远,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中国法制日报》等多家媒体曾对我国少年犯作过一项调查,“问题学生”发展到社会上,即构成“少年罪犯”的主体。换言之,学校里的“问题学生”一旦未得到及时教育和矫治,步入社会后,大多数走进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教师在摸清了“问题学生”迸发问题的根源之后,就应当以“情”为核心,师生心灵的互访,必将产生情感的共鸣,情感的同化,促使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最终转变成其自身的价值取向。“问题学生”接纳教师的教诲和救治,将对抗变为合作,把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教师仔细分析其“病灶”后,开出“药方”,以“情感”为“药引”,以班集体、学校集体为“汤”,不用“武火”,宜用“文火”慢慢熬炖,当然,“对症下药”后,自然便是“药到病除”了。 这一关,教师的关键是激发其情感的动力,最终使“问题学生”生成志气、志向。他们只要找回了尘封的“志气”,确立了即使哪怕不起眼的一个“志向”,都是他们了不起的一步,此时,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夸奖,会给他们增添无形的动力。一次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轻微的掌声,催人奋进的字眼“好”、“棒”、“不错”,……将荡起“问题学生”前进的浪花,扬起他们“相信自己”的风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