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从2002年开始,课改就在我市施行。7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改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管理、教学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通识培训不够扎实,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大多数教师接受。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十分迷茫,把希望寄托在教师培训中的示范课、公开课,或者寄希望于引进、移植外地经验上。试图通过这些办法找到某种模式和范例,实现课改目标。要使课改健康推进,取得实效,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教师应当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有思想,能使精神生活丰富。相较于其他职业,教师职业几乎天然是容易使人停滞的职业。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教师习惯于拿着教材教参,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等。这种职业特点使教师对新知识、新事物、新变化接触少,了解少,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倦怠。有思想,就会兴趣广泛,激情四溢,内心鲜活,积极投身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当中,就会搜索、整理各种有用的信息,就会从无聊、单调、平庸的生活境遇中摆脱出来,就能看到思想贫乏的人“看”不到的东西,思想就会深刻,人格就有魅力,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
有思想,能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课程是实施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和内容。有思想,教师就会在正确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从一篇课文到一个单元,从一个单元到一册教材,从一册教材到一个学科,在心目中建构起学科知识体系,教学中能够循序渐进,杜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同时,还能够挖掘社会的、环境的、历史的等各种课程资源,增加课程容量,丰富课程内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自然学科之间、社会学科之间、自然与社会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就能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培养,教师也会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学者型”教师。
有思想,能够派生出好教法。思想产生方法,方法印证思想。支撑、引领方法的是教育思想,好课堂必然有教育思想的置入。教育思想是本、是源,教学方法是末、是流。没有思想的教学,那怕教20年,也是一次教学的20次重复。要摒弃依葫芦画瓢,简单机械模仿某种教法,或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掌握具体的教法上。教育思想提供着教学方法的源头活水,支撑着教学艺术的生长,引领着教学艺术的指向,增厚着教学艺术的底蕴。没有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久,更不能光彩夺目。没有教育思想引指的课,必定会失去深刻和力度,最终将走向浅薄和轻浮。
有位学者说:“我们中国不缺想做官的教师,缺的是爱教书的教师;不缺搞应试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这话一语中的。教师应该做一个思想者,成为具有独立精神的人,直面问题,不为尊者讳,不为学者讳,不为长者讳。让“我美丽,因为我有思想”成为教师的主流意识和终生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