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员必读】教师与家长如何沟通
浏览:3541
来源:www.hefeijjw.cn
发布人:合肥家教信息网
2009-08-04-23:26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却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家长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以下是自己在与家长沟通时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书信形式与家长沟通 以书信形式与家长沟通有几点好处:一是以书信形式与家长沟通会显得很亲切,表达用词更丰富,大大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毫无拘束更有利于工作的展开;二是双方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利用空暇时间写的详细具体,回信也认真、详细,很容易达成共识,有条理进行合作。从一年级开始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选一部分同学一一写信给他们的家长,并要求家长在信上写回复的话,第二天收回来看,根据家长反应的情况及承诺,积极与家长有针对性展开合作,时间短教育效果好。而且今年放寒假的时候,我也给每一位家长致一封信,以书信的形式进行家访,有效的解决了电话联系不上,或因为家长不在家等原因而遗漏的情况。回信中全面的了解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而且从回信中可以看出,每一位家长都用心看了,非常诚恳的实事求是的给予了我答复,让我在开学前就准备好了详细的学生情况资料,开学后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即快效果又好。 二、爱心加细心赢得家长信任,理解与支持。 面对低年级学生最难做的事就是琐碎的事太多,如:谁摔伤了,谁肚子痛等等很多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先解决一下让家长感觉到你确实关心他的孩子,从内心感激你,信任你。那么,遇到你要求他配合的事情他就会积极主动认真的配合你完成。 如打车送孩子到医院治病,顶着雨雪送学生到医院看病,发现学习细微的变化马上与家长联系…….事事具细,只要我们全心爱每一位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及时恰当的解决,我们就能拥有一个强大的家长支持团体。工作何愁做不好? 三、契而不舍,多种形式沟通,让家长明其理,动其行。 每个班级都会有让人头痛的学生,硬兼施却效果不佳。面对这样的学生必须与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改掉他顽劣的品性。可当家长觉得孩子无药可救,要放任自流时,我们绝不能放弃,想办法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他的观念,才能让学生发生变化。我们班的李某某就是这样。书信、打电话、家访、数不清做过多少次家长的工作,终于换来了家长的配合。于是我们两面夹击,共同想办法,想对策。一学期以后他终于在家长的监督下能写作业了。可过了一段时间他的作业又开始丢三落四了,原想以为是家长又不管了?及时与家长共同后发现原来是这孩子抄作业时全抄,回家后又抹掉其中一两条,而家长却不知晓。商量后我们决定每天的作业以我的签字为准,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已快两年了,家长终于看到了他的可喜变化。家长高兴的告诉我他现在回家知道着急了,能主动的打开书包写作业了。养成一种好习惯不易,而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我也深切感受到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与相互配合是多么重要。愚公要移山,家长就是那把锋利的斧子。 (一)以爱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家长的意见与学校要求产生较大分歧而又难以协调时,有时我采取“退一步”的策略,通过技巧的沟通使家长逐步转变态度。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