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长必读】亲子谈话100招:进入孩子的世界 (3)
浏览:1888
发布人:合肥家教信息网
2012-07-03-10:28
21、有一次我在韩国演讲,有位妈妈带五岁的孩子前来,她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了,才忍不住向我咨询了一件事,她说:“我的孩子看到人就躲起来,非常害羞,从来不跟人打招呼,怎么办呢?”我问道:“那你呢?”她笑一笑看看我说:“我也一样,也从来不打招呼!”这就是症结所在。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热情地与人打招呼,活泼而又善解人意,就必须从自己开始做起。看看现在很多政治家,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处在其言传身教的氛围中,自然很容易建立起积极、主动的人格模式,造就出开朗的个性。 22、家长常在跟孩子说话后,就急切要求孩子马上对答。但是,孩子从耳朵接收信息进入大脑后,所获得的对事物的理解和领悟是有差异的。所以,请容许孩子慢点回答,别要求他马上给出答案。 比方说,您对两个孩子同时说了一件事,哥哥可以马上回答出来,可是妹妹也许无法立即领悟。而等待答案的家长多半没办法忍受孩子的慢,忍不住就会主动告知答案,孩子就变被动了,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回答父母的问题,而且这种情景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因为孩子的直觉告诉他:爸爸妈妈反应快,都让他们说好了。其后果就是我们常见的父母代孩子说话、代孩子举手、代孩子做功课,因为父母没有时间等孩子回答。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孩子被动、不在乎的性格。 请容许孩子慢点回答,才有机会培养孩子良好表达能力和主动做事的品格。 23、跟孩子交谈时,话不要说得太满,留一些余地给孩子选择及表达。选择能力是逻辑思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留余地给孩子等于在训练孩子的思考能力。 比如说去看电影,要看哪一部影片就可以留些余地让孩子考虑、选择或决定。也许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干脆直接帮他选择,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希望孩子投下赞成票的话,不妨以诱导的方式,告诉他这部电影多好看,让他决定是否一起去,而不是只告诉他哪个好看,就强迫他必须乖乖听从。 再比如孩子带回一堆家庭作业,正发愁不知该先做哪一门好。当孩子问您时,可别告诉他应该先做什么和什么,而应该反过来问他:“你觉得什么是你比较拿手、做得比较快的?”或者是“今天让你很有成就感的是哪一门功课?”留下这样的空间给孩子,他就会进行思考,或许选择自己比较拿手的数学作业先做,再做耗时的语文作业。如果您不让孩子选择,而是规定他先做语文作业,也许他写字速度很慢,写得很费力,不但会越做越没劲儿,还会影响做下一门功课的心情。 所以,一开始就留点空间给孩子回答或思考,是很重要的。 24、三岁以下的孩子在乎他的糖果,五岁的孩子在乎他的玩具,而身为家长的您,当然也要跟孩子一样在乎,只是您需要在乎的是不让孩子吃太多糖果,不让孩子乱丢玩具。请您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进行平等的谈话。您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也很喜欢玩具,可是,晚上我们要睡觉的时候,玩具也要回家睡觉,所以我们就要带它回家,不然,玩具会很伤心、很难过的。”说这话时,需用同龄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跟他沟通,这时,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就会油然而生,也就会主动收拾玩具。 善用不同年龄层孩子所在乎的事物特质,会有不错的引导功效。 25、家长在与孩子交谈时,请暂时忘掉自己的年龄,以同龄的心情和孩子进行讨论,交换感觉,形成默契。如果您的孩子10岁,那么,就请您用10岁孩子在乎的事物跟他互动,您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健谈,举凡快乐的事、苦恼的事……他很可能都会一股脑儿、毫无保留地跟您倾诉,亲子感情自然会更加融洽。 26、我发现,父母是老师的孩子其实是很辛苦的,因为,老师的影子常常会被带回家,父母对孩子说话的口气总是“我告诉你……”或是“你给我小心一点”。这样的口气不但让孩子不舒服,还会引来反感与抗议:“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学生!”确实,我们大人常沉溺在自己的职业习惯中,而很难转换对孩子的态度,甚至在转换过程中出现难以取舍的窘境。 我认识一位精明能干的父亲,在聊天中,他告诉我,他的孩子不懂得去计算东西的价值,常常拿自己很昂贵的玩具去跟别人换一个非常便宜或是根本不值钱的东西回来,简直令他受不了。我很想告诉那位父亲,暂且抛开自己的身份、地位吧!对待同一件事,大人、孩子的观点和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所衍生的价值观也会有差异,如果一味地以大人的价值观来审视孩子,我想父母永远都很难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奢望与他进行美好且深入的心灵交流。 27、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有令人心烦的事,这时,家长要以平常心去处理,千万不能惊慌失措。 曾有个8岁的小女孩和她哥哥吵架,妹妹在叫说:“我已经受不了了,我要自杀!”她父母听到了,非常紧张地跑来向我求助。我告诉他们,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说话的轻重,最好以平常心、平静的语调去安抚她,千万不能惊慌失措地告诉她:“你不可以这样做!”而是应该告诉她自杀是怎么一回事,也让她知道,当她说“自杀”这个字眼时爸爸妈妈心里的感受,并且引导她用健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怒气。 面对任何事,若能用平常心看待,就不容易受到孩子负面情绪的影响,也能避免孩子再意气用事。下次当孩子再说一些模仿来的负面话语时,不必过于惊慌,因为孩子不见得了解此话的真实意思,只要父母在应对时,用平常心跟他交流,孩子就不会因父母的过激反应而被误导。 28、有些家长经常拒绝孩子,“我很忙,不要来烦我!”这句话已经成为拒绝孩子的经典语句,常说这句话,会让孩子渐渐不喜欢接近父母。其实,你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例如,“我现很想跟你说话,但是我手上有事情正在做,可不可以晚一点再说呢?”如果您用这种商量的语气接纳孩子,孩子就会等待,您忙完之后,不妨先拍拍孩子或是抱抱他,再开始你们的对话。 还有一种情况也常发生,有时候,孩子在外面受了扫屈,许多父母还没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就先批评孩子:“一定都是你的错!所以别人才会如何如何做……”这样说不但有失公允,更是对孩子的二度伤害,毕竟受了扫屈回到家,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接纳的爱”。您的孩子若遇到类似情况,请先学习接纳孩子,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是关心他的,再耐心地听他谈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千万不要图口舌之快,噼里啪啦地骂个不停,也许等你骂完了,孩子也拒绝接受您的爱了! 29、父母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了,就能触动孩子主动参与。我发现有些说话速度很慢或本身口吃的孩子,会因为父母缺乏耐心,或是漠视、不感兴趣,而变得越来越沈默。 有个孩子小时候很喜欢说话,但因为口吃讲话慢,家里的兄弟姐妹没有人对他说的话感兴趣,所以,一直到高中毕业他都沉默寡言。后来上了大学,他参加了辅导小生课程的社团,因为需要重复地讲解,才能让朋友理解,这样多次下来,他的口吃竟然不治而愈,大学毕业后还成了一位优秀的经济分析师,承担起授课的工作。现在,面对学生讲课,他早已游刃有余,而且还讲得相当精彩,颇受学生欢迎。 所以,不管您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如何,都需要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激发孩子主动说话的意愿,并用关注的眼神与支持的态度听完,孩子就能够逐渐进步。虽然孩子不见得会变得善于辞令或是成为一个演讲者,但是,您绝对可以引导他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人。 人在夜晚入睡前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刻,如果能在睡前抱抱孩子,给孩子讲十分钟床边故事,甚至一同坐半小时聊聊天,对启发孩子的多元智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入睡前,您也可以和孩子交换角色,以高度的兴趣盛情邀请孩子讲故事给您听,孩子会很期待表现自己,并且也会复制您平常讲故事前的“仪式”,主动抱抱父母。别小看拥抱这个动作,若能从婴幼儿期开始常和孩子拥抱,那么,等到孩子长大后,脑海里就会洛下爸爸妈妈的影像和声音,这将成为他主动关心父母的能量之源,即使日后远隔千里,孩子的心也将与父母紧密地连在一起。这就是睡前投资十分钟的宝贵回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