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长必读】亲子谈话100招:生活态度大进击 (2)
浏览:1744
发布人:合肥家教信息网
2012-07-03-10:29
看到孩子被动的生活态度,家长一定免不了这么奚落他:“你怎么那么被动呀!”其实,责任要归咎于家长自己,因为当您的主动多于孩子,孩子必然被动,可见,如何鼓励孩子主动是家长的重要课题。 在早年的农耕时代,耕种、家事繁忙,加上孩子生养众多,父母忙于糊口根本无暇他顾,反而需要孩子们帮忙。难得的是,当时的孩子都能体恤父母农忙辛苦,会主动帮忙,所以,当时就有“多子多孙多福气”和“养儿防老”的观念,孩子多俨然代表父母未来的资产也多。可是,当今时代刚好相反,家长从未要求孩子付出,没有传递给他“互惠”的观念,总认为要给孩子最好的,并且竭力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从而使孩子养成了被动、依赖的习惯,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中成了理所当然。不过,这种习惯是可以在孩子幼小时通过积极的训练来预防的。如果家长能在早期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经验,就能够培养他主动的生活态度,进而内化为积极、进取的个性;相反,若无视孩子主动的意念,将导致他消极、悲观、冷漠的态度,最终养成不求进取的个性。因此,如果一个人欠缺学习的动机,就会是一种负债,因为他不能够天天积极主动去生产(吸收)。所谓“生产”,是一个经果,“动机”是加速生产的无素,而“学习”则是不断吸收知识内容的方法,可见主动的影响力之大。 孩子都是需要大人协助的,不过,让孩子在婴儿期就能适度的付出努力,获得学习的机会,对于培养他日后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给家长提供10个引导妙方。 11、三岁以前的孩子,是非常热情主动的,对任何事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意愿,常常会主动要帮妈妈做这个,帮爸爸做那个。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您说:“不用,妈妈(爸爸)做就可以了。”便传递了错误信息,将间接造成孩子被动、消极、等待的个性。所以,您应该因势利导,改用正面的回应,比方说,“好啊!谢谢你!我很需要你的帮忙!那我们一起做吧!”这就是一种正确的引导态度,不但满足了孩子的心愿,日后您也极可能多一位超级小帮手,何乐而不为呢? 12、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被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人应该不求回报。但这个概念不适用于亲子谈话,我们要让孩子有“互惠”的观念。教育一个孩子就好比开一家公司,公司的营运需要注重投资回报率,而在亲子教育方面,回报率等同于孩子做事的效能与效率。孩子能否为您带来高额回报,关键便是他自己的行为表现,通过回报,孩子便能自我督促,培养出时间与效率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求回报”的交谈方式,无法成就孩子的卓越特质,所以一定要坚持要求回报。 13、忙吗?累吗?在您需要帮忙的时候,不妨跟孩子说声“妈妈(爸爸)很累,需要你的帮忙。”向孩子求援,乍看很简单,但它却能培养孩子主动帮忙的习惯,同时还能借此激发孩子多元智能的发展。 例如:帮忙找东西这个动作,孩子会思考东西放在哪里,脑子想到的,身体就要配合去动,这便是肢体的训练;在寻找过程中通过家长引导,还能提高孩子对于空间、距离、上下、里外、左右等概念的辨识能力,甚至可以教导孩子东西用完要放回原处,进而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千万不要因为急或怕孩子越帮越忙越麻烦,,凡事都自己来,让孩子在一边等待,这样下去非但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还剥夺了孩子发展空间智能的机会,最后只会落得天天你丢我捡的混乱局面。因此,不管再晚、再累,都请别告诉孩子:“你去休息,我来找!”不如说声:“我很累,很需要你的帮忙!”邀请孩子一起来做吧!因为参与是学习的开端。 14、父母认为自己是强者,而孩子是弱者,事实果真如此吗?NO!这不过是大人的潜意识在作祟。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很小,需要大人保护。的确,保护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过于保护则可能养成孩子懦弱、依赖的个性。 好比说早起床这件事,多半都是由父母叫孩子起床,一叫就是很多年,甚至一直持续下去。我的一位朋友,她从孩子幼儿时期,一直到小学、中学、高中,天天叫孩子起床做这个、做那个,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很累,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念书,经过四年独立生活的磨炼,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反过来是他叫妈妈起床! 其实,要训练孩子自理的能力,不见得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在家就可以营造相同的环境。如何做呢?首先,先丢掉您盯前跟后、爱操心的习惯,“转主为客”,从每天练习让孩子中自己起床开始。有了这样一份责任,孩子就容易变得主动。 各位辛苦的家长,您首先要学会被动,您的孩子才能学会主动。 15、“我感觉不舒服”、“我感到很难受”、“我病了”,这是一种坦诚面对孩子的态度。很多父母常常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累了、不舒服,甚至生病了,有些父母是不希望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有些父母则是觉得面子挂不住,很难堪。其实,对孩子根本没必要顾及所谓的面子,因为您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辈子的,学会分担、解忧与关怀,成为有情有义的人,是每个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的品质。否则,当孩子长大后,想再培养就来不及了。 未曾经过情感激荡的孩子,是缺乏感受力的,即使将来父母累了或生病了,他也会无动于衷,因为一直以来,孩子就习惯性地认为,爸爸妈妈的事会自己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有许多老人被孩子丢在养老院,终年不去探望的缘故。在这一群“不孝”孩子的“印象”中,父母是不需要他们照顾和关爱的。因此,在年幼的孩子面前,千万不要爱面子,而要坦率地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16、在从前,因为生活困苦,当父母的总想把好吃的留给孩子,于是便言不由衷地说:“爸爸(妈妈)喜欢吃鸡爪和鱼头,鸡腿和鱼肉给你吃吧。”但如今时代不同了,教育观念也要更新一下,现在要告诉孩子:“我也喜欢吃鸡腿,我也喜欢吃鱼肉……”说出来的用意,不是跟孩子争抢好吃的,而是通过诚实的表达,让孩子学会体察父母的心意;倘若碍于传统观念,压抑自己的欲望不表达,而把好吃的都留给孩子,孩子就永远难以了解父母的心意,孩子长大之后就更难去沟通了。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寡妇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儿子留学回来后,第一次用自己赚的钱去买菜,买回来的竟然是大堆的鱼头和鱼尾。他很高兴地对母亲说,他一直记得妈妈最爱吃鱼头和鱼尾,所以买了很多来孝敬妈妈。寡妇面对眼前的情景,百感交集地流下了苦涩的眼泪。 其实,父母喜欢什么一定要大胆说出来,这样孩子才会用互惠的心来跟父母互动,当他下一次吃到好吃的食物时,就会记得父母也爱吃而特意留下,而且还会记一辈子。所以,千万别说:“我不吃,看着你吃就行了。” 17、和孩子相处时,大人别委屈自己,我这里不仅仅指食物,其他事物也一样。不管孩子多大,您都无须把好的东西留给他,而自己拿不好的;无须让孩子先做或先选择,而自己失去了选择权。和孩子轮流享受好的事物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样做,他才会重视您的需求。有时通过轮流也能时时提醒孩子:父母很重要,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也就会时时牵挂父母的真实需要。 18、请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虽然是大人,但也也需要你的呵护。”如果您认为这样说是表示大人懦弱,那可就在错特错了。因为孩子如果从小缺乏这种观念,长大后心就会飞得远远的,即使只隔一条街,也不懂得回家探望父母。 年华易逝,但是离家的孩子,脑海中残留的对父母的印象,多半仍是他们精力充沛的年轻身影,孩子意识不到父母逐渐老去。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灌输给他“父母是需要孩子来照顾”的思想,才能让他心中有父母;而您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时间,他也会回报给您。 有因才有果,和孩子交谈并赋予他们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因,有了好的因,才能在未来收获好的果。 19、“我害怕,请别离开我!”这句话听来似乎是孩子的专利,但事实上大人也有感到害怕的时候。当您害怕时,在孩子面前不要 隐忍或故作坚强,不妨直接告诉他:“爸爸妈妈也会孤单、害怕,很希望有你陪伴。” 其实,大人常因孤单而让孩子陪在身边,但却言不由衷地告诉孩子:“有爸爸妈妈的保护,你别怕!”事实上呢?是爸爸妈妈需要孩子的相伴!所以,您可以诚实地对孩子说:“妈妈好害怕,请你要保护妈妈!”此时,孩子的责任心会被激发起来,有了这样的责任心,日后孩子才会时时回家陪伴父母。 20、当您用负面语言跟孩子说:“我很生气,因为你拿我的东西,又弄丢了我的东西,所以我要惩罚你……”时,孩子往往会回嘴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反正有很多,丢一个也无所谓……”但是,若您使用正向语言,结果就会不一样,您可以说:“我很难过,因为这件东西对我很重要……”这样的话语不但顾及了孩子的感受,而且能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当下次孩子拿大人东西时,就会想一想怎么做才是合适的。 记得我的孩子还在幼儿园时,就表现得很大方,因为她发现我常常送东西给朋友或小朋友,于是就学着我的样子把家里的东西拿去送给她的朋友,甚至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拿走了,这让我很苦恼。于是,我想到一个好方法,告诉她说:“虽然我也喜欢你的同学和朋友,但是我也喜欢我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告诉我就把它送给了别人,我会很难过!而且这个东西很贵,对我来说也很重要。”没过几天,女儿的老师告诉我,女儿跟小朋友说:“我妈妈的东西很贵,所以不可以送给你们,因为她会很难过。”从那以后,在送别人东西之前,女儿一定会跑来问我:“妈妈,我可不可以把这个送给别人?”“妈妈,我可不可以拿?”…… 善用正向的语言与孩子谈话就是智慧的体现,您的孩子若能够学会用正向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便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孩子。 |
|
|